走进中国农业博物馆犹如走进了一座城市花园。它的绿化面积达14万平方米,超过总占地面积的一半。馆内楼台交错、亭廊迂回、湖光粼粼、绿树成荫的优美环境,与古典式建筑群相得益彰,融为一体,堪称繁华都市的桃源胜地,是国内不可多得的园林式博物馆。
建馆初期,中国农业博物馆的园林规划和布局是按照“农业博物馆”和“植物园”两大类型进行的。经过几十年的精心管理和培育,馆区内植物种类异常丰富,可称为“立体的农业百科书”。
这里有姿态优美,春夏翠绿,深秋金黄的银杏树,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也是中国四大长寿观赏树种(松、柏、槐、银杏)之一。该物种已被列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这里有作为稀有植物被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第一卷的杜仲树。生长在中国的杜仲是杜仲科杜仲属仅存的孑遗植物,它不仅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而且对于研究被子植物系统演化以及中国植物区系的起源等诸多方面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湖滨路两旁的高大挺拔的楸树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木材和园林观赏树种,素有“木王”之称。楸树树姿俊秀,枝繁叶茂。每至花期,繁花满枝,随风摇曳,令人赏心悦目。
这里有二月兰、月季、芍药、薰衣草、迎春花;这里有紫薇、玉兰、丁香、海棠、榆叶梅;这里有银杏、修竹、国槐、杨柳、苍松翠柏;这里还有苹果树、山楂树、柿子树、核桃园等等。随四季变化,红的、黄的、粉的、白的、绿的,将整个馆区装点得婀娜多姿、风景如画,美不胜收。中国农业博物馆原馆长唐珂在《农展馆赋》中写到:“春日百花竞妍,夏雨朦胧如仙,秋月佳霁(jì)迷人,冬雪轻裹林间”,就是这座城市花园的真实写照。
室外展园 室外展园外景
室外展园 传统农事园
这里还是鸟类的乐园,成群的花喜鹊、灰喜鹊、小麻雀随处可见,不睬行人的过往,自在地在绿地上觅食,在大树上筑巢。清晨,你会有幸看到啄木鸟辛勤劳作、听到布谷鸟的啼鸣。不经意间,常常会有身披五彩羽毛的叫不出名字的小鸟从你头上啾啾飞过,使人不禁驻足远眺,追寻那美丽的身影。每年的春天,都会有野鸭飞临东湖,在这里筑巢繁育后代,只待小野鸭羽翼丰满后,在严冬到来前飞往南方。坐在柳荫下,赏荷花碧绿、看野鸭嬉戏,不知为人们带来多少欢乐。而来年的春天又会有新的客人光临,只是我们无法分辨,新来的野鸭是否就是已长成的小野鸭携眷归来……
在城市中心钢筋水泥的丛林中,东湖是农博人为人类的朋友们留住的一片难得的绿洲。在欢快的鸟儿身上,我们也得到很多的欢愉。置身于此,会使你忘记一身的劳乏困顿,尽享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身心舒展。这时你分得清到底谁给与谁的更多一些呢。
近万平方米的室外农业文化展示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室外展园”就落在这片优美的园林之中。它将传统与现代两组雕塑群分立于南北园林之中,以农耕文化为主线,通过雕塑、园艺等艺术形式营造农耕场面,与博物馆园林规划和整体建筑风格统一和谐,营造了浓郁的农业文化环境,成为博物馆室内陈列的自然延伸。参观完室内陈列,观众可以迎着阳光,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游走在园林之中感受另一番情趣。
传统农事园掩映在二、四、九馆后面的园林中,被树木、绿草包裹着。它选取一年四季中有代表性的传统农事活动作为雕塑创作元素,以写实的方法再现了中国农民从事传统农事活动的真实图景,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挽犁春耕、田头施肥、田间送饭(农家亲情)、喜播嘉种、清明插秧、金秋收获、舂碓加工和贮粮入仓这些中国农民的农耕劳作和日常生活情景,表现普通百姓的纯真情感和朴实形象。一组组雕塑犹如一幅幅动人的农村风情画,以朴素唯美的艺术语言歌颂中国农民所创造的农耕文化和农业文明,情节真实,情感细腻,扑面而来的田园生活气息,使人有返璞归真的感觉。其雕塑采用的是青铜材质,人物造型在写实中适当变形夸张,富于生活情趣;色彩古朴,具有悠远的历史感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挽犁春耕:这组雕塑选取的是最有代表性的人、畜、犁的组合。雕塑中,人的衣服向后飘动,牛的神态勇往直前,生动而贴切,动感十足。驻足凝望,不禁使人联想到,牛耕作为传统农业时期最重要的生产力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中国是最早发明犁耕农具和畜力挽犁技术的国家,牛耕的发明代表了一个新的生产力时代的到来。它在农业发明史上的地位,不亚于近代发明的拖拉机。
清明插秧:插秧雕塑选用人物不同的瞬间动态,表现繁忙劳作的情景。中国早在公元初年的东汉时期就发明了水稻移植技术,当时叫“别秧”。在现代的水田除草剂发明应用以前,水稻插秧移栽技术,对于减少水田杂草、便于田间管理、提高水稻产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中国的水稻移植技术曾传播到周边的许多国家,为更多的人造福。
室外展园 挽犁春耕雕塑
室外展园 田头施肥雕塑
田头施肥:施肥雕塑中两只木桶和人物相呼应,挥动的长木勺,充满动感,使人有亲临其境的感觉。中国的农田施肥,早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代甲骨文里就有记载。到了宋元时代,肥料的积制、保存、施用都积累了丰富经验,使土地连续耕种而肥力永不衰竭,历史上将田间施肥称作“地力常新壮”之法。
金秋收获:中国人历来知道粮食来之不易,颗粒归仓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收成是对一年或一季辛苦繁忙劳作成果的体现。收获总是喜悦的。这组雕塑中三人顶炎炎烈日,收割着沉甸甸稻穗,却从心里透出了喜悦之情,一定又是一个丰收年。
舂碓(chongdui)加工:舂碓雕塑中,值得一提的是中间的小孩。小孩子起着非常重要的情感连接作用,反映当时主要以家庭为单位的农耕劳作的情景。舂碓是脱壳和磨粉的加工手段,这里只展示了脚踏碓和手握舂碓两种形式,其实后来相继发明的畜力碓和水力碓加工效率更高。
贮粮进仓: 中国古代的粮食贮藏由窖(jiao)贮逐渐发展到了仓贮。但是肩挑箩筐却是千百年来几乎没变的送粮进仓方式。雕塑中沉甸甸的粮食,压弯了扁担,挺直的脊梁有力支撑着它,让人安心,给人信心,催人奋进。
田间送饭:中国传统社会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男耕女织是农村生产的基本方式。这组送饭雕塑表现农妇挑着茶饭、领着天真可爱的,一路交谈,送饭而来。这样的画面是传统农耕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表达了传统社会中农民家庭的和睦亲善的祥和情景。看到这里,你是否也有回归田园的冲动?
室外展园 收割雕塑
室外展园 舂碓加工雕塑
室外展园 贮粮进仓
室外展园 田间送饭
穿过一片园林绿化带,我们就来到坐落在三、五365bet网上娱乐平台_365beat中文网_365网站平台网址后面绿地内的现代农事园,现代农机、杂交水稻、植物组织培养、水利工程、基因工程、太空育种六组反映当代比较前沿的农业发展理念和农业研究成果的室外艺术雕塑就散落其中。
面对现代雕塑的艺术语言,抽象的符号,你可以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猜猜这些简洁的造型蕴含着怎样的内涵。不要小看了这一组组简单的雕塑,每一座雕塑都诠释着复杂的农业技术理念和深奥的农业科学原理,展示着现代农业科技主题。
现代农机:现代农机种类繁多,难以用很具体的形象盖以全貌。现代农机雕塑采用简单的几何网架,组合成拖拉机形象,喻义着现代农机具的发展。雕塑像儿童的组合积木和攀登架,设计者希望以此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杂交水稻:采用符号式的艺术语言,诠释一个复杂繁琐的科学实践。即把三个不同颜色的种子融合到一个新的椭圆形体内,使人很直观地理解什么是杂交水稻。说明中国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袁隆平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在矮秆水稻、杂交水稻育种和超级杂交水稻育种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孑遗植物,它不仅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而且对于研究被子植物系统演化以及中国植物区系的起源等诸多方面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
室外展园 联合收割机
室外展园 杂交水稻
植物组织培养:这组雕塑利用弯曲管状的有序排列,展现出一种韵律的美、节奏的美、组合的美,从而使人隐喻的领会植物组织培养的含义。植物组织培养是利用植物的叶、茎、根、花的小块组织或细胞,通过离体组织或细胞的无菌培养,快速育成作物新品种的技术。雕塑造型可以想象是植物的叶、植物的茎、植物的根、植物的花等,引人联想,从而体会科学的概念。
水利工程:这组雕塑把水的浪花组合成韵律与节奏,产生美感。倡导人们在做好水资源的开发、治理、利用的同时,着重搞好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合理配置。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经济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基因工程:“基因工程”已经成为培育农业新品种的重要技术手段。这组雕塑中色彩绚丽的彩球,非常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特别是孩子们,引导他们从微观的世界认识和领会现代农业,培养青少年对农业的兴趣。
太空育种:太空良种是通过发射返回式卫星,将普通植物种子放在返回舱内,借助太空环境的宇宙射线、高真空、微重力等条件对种子进行有益的变异处理,再到地面进行选育、试种,最终培育成高产、优质农作物新品种的高新育种技术。这组雕塑表现了种子随着卫星在大气层外围绕着地球转动,并接受太阳辐射育种的过程。
室外展园 植物组织培养
室外展园 水利工程
室外展园 基因工程
室外展园 太空育种
现代农事园的雕塑采用不锈钢材质,外涂汽车喷漆,使之色彩华丽,用来渲染现代农业科技的成就。本园区的所有组成元素都展示着农业科技的气息,引发观众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体会现代农业科技的奥妙,领悟农业科技发展的未来。
游览完两个雕塑园,跨过一条绿荫掩映的湖滨路,我们就会来到美丽幽静的东湖景区。东湖景区占地面积达30亩,有南、中、北三个湖,由石拱桥、湖中栈道、湖心岛相连成片。湖中碧水粼粼,荷花、芦苇、湖鱼、野鸭,相映成趣、生机盎然、野趣横生。湖岸上花草茂盛、垂柳依依、绿树成荫。沿堤岸漫步,可以享受到都市里难得一见的田园之风。
室外展园 东湖景色之一
室外展园 东湖景色之二
南湖西岸建有一组与展馆建筑相呼应的水榭亭子“观渔轩”、“先农堂”。那里是观众休息观景的场所。在那里小憩片刻,东湖美景一览无余。我们知道低碳生活要从节电、节水、节油、节气做起,从点滴做起。这东湖水就是中国农业博物馆污水再利用的成果。为了保证东湖环境和谐统一,污水处理站建在了半地下,你看那隆起的绿地下就是新建的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站处理污水能力可达650吨/日,将污水处理达标的中水排入东湖,经东湖天然过滤后再用于馆区园林绿化,这样每年可以节约自来水近7万立方米,节约水费约30多万元。循环使用,既减少了污水排放,又节约了园林绿化用水,同时还能滋润周边空气,美化环境,真是一举多得的好举措。
园区内还安装了12盏太阳能灯和17盏太阳能杀虫灯,用于馆区照明和驱蚊蝇。太阳能灯以太阳光为能源,白天太阳能电池板给蓄电池充电,晚上蓄电池给负载供电使用,无需复杂昂贵的管线铺设,还可任意调整灯具的布局,安全、节能、环保又实用。十几盏太阳能灯杀虫敷设面积可达到10000平米,解决了水边蚊蝇滋生的困扰,使环境更加优美、卫生。在古朴的环境融入现代元素,彰显着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
室外展园 太阳能灯
室外展园 东湖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