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请输入关键字
        Menu

        一、农业生产习俗

        打印
        字号:

        (选自李桂玲 贾利光《博物馆与非物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巴中农业生产习俗中,有迎春耕、保青苗、抗旱魔、重园艺、护耕畜、祈丰收、敬新等。

          1. 迎春耕。(1)立春试耒。在民国前,县官在立春前一日要举行迎春仪式。其仪式有简有繁。繁的是预先备一纸扎春牛,再扎一芒神牵牛在手,置于县衙大堂。届时,有二十八宿仪仗队,芒神、春牛在前引路,县官坐在轿中,其他官吏、春官等随其后。锣鼓喧天,唱至城郊数里外。先观看斗牛。将两头牯牛牵至场地上,尾系火炮,点燃惊牛,引起牛斗,以乐观众。再驯牛就耕,县官扶犁,叱牛耕地,往返三次,以示政府重农。最后由春官手拿木雕小牛、香炉架,上系麻丝,演唱春词,说吉利话。 (2)说春。说春是由春官说唱歌谣。每年在立春前一日试耒后,当晚民政科设宴招待春官,县长为春官敬酒,洗尘开步,表示春官开始到民间去说春了。说春一般在每年春节(立春)前后盛行,春分左右结束。在游说中,春官自己编一些歌谣,用简单的曲调,似吟似唱地为农民演唱,农民以粮、钱相酬,或以粮、钱买春官卖的历书,女主人拿一绺白麻缠在春官手执的木雕春牛头上,以示女织之勤。(3)开犁破土。旧时农民在正月里耕第一次田地时,先将“刀头”(煮熟的一块约三寸见方的肥猪肉)和敬酒摆在地上,点香蜡,化纸钱,向地叩拜,祈祷一年耕作顺利,庄稼丰收,然后才扶犁破耕,开始新一年的农事活动。

          2. 保青苗。旧时农村春耕春播以后,要请道士或巫师做会禳灾,画符驱虫。为保庄稼不受病虫和鸟兽危害,栽秧过后,唱“灯影”、木偶戏,名为唱“青苗戏”。还有赶萤火虫(利用晚上焚香点火进行驱赶)、嫁毛虫(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这天,农家用各色纸张架成十字架形贴于墙上,以祈免病虫危害庄稼)、扎草人驱雀(播种后谷物成熟时,在田间地头扎草人,草人身穿烂衣服,头戴烂斗笠,手执挑着笋壳的禽皮或竹竿,或执着189点燃香的假枪,以驱赶践踏粮食的雀鸟)、涂白灰驱兽(用石灰或白柴灰涂在地里的石头和树干上,或专制木牌涂以白灰插在地里,以吓唬野猪、野兔等不在晚上损坏庄稼)等多种习俗。

          3. 抗旱魔。旧时农民在天旱时,多进行带迷信色彩的祈雨活动。在巴中各地农村,如做雨会(干旱严重时,有的地方请道士或巫师设坛祈雨,高搭雨台,旗幡飘扬,巫师登台,书符念咒,步罡宣法。有的地方农民会集在一起,光头赤脚,手执柳条,由一个领唱“呼天词”,众人随声唱和,甚至在干旱的村落里集会的农民拉着长长的队伍边走边唱,一路悲声撕心裂肺,惨不忍闻,以示向天求雨的殷切。在雨会期间要耍水龙,唱“雨戏”,禁止宰杀猪、牛、羊、鸡、鸭等牲畜,这叫作“禁屠”)、耍水龙(用柳条扎成九节龙形,由一群头戴柳条圈的剽悍青年人赤着上身,各举一节柳条龙在烈日下,一边敲锣打鼓,一边游村串户,边走边舞,挨家挨户玩耍,各农户先备好水,柳条龙耍到时,用水向龙猛泼,玩龙者左遮右挡,直至水泼完再走第二家。柳条龙耍完后,将其掷于山涧或河中,预示天会下雨)、赶旱魃(一人用色墨涂面涂身化装成旱魃,请巫师设祭念咒后,集合一群青壮年向空中放火枪,并拿着棍棒四处追赶化装成旱魃的人,直到把“旱魃”赶出本境,化装人在河中洗去头、身的墨痕,去其装束为止)、晒川主(农民集会川主庙,将川主菩萨像抬到烈日下晒,使其催天下雨)、禁屠宰(旱区农民停止宰杀畜、禽,以不伤生、行善事来向神灵祈求降下甘霖)等习俗,较为普遍。

          4. 重园艺。种菜、种麻、栽花、培育果树等,有烧头(立春后,把干草、木叶铺在黄花、青麻、韭菜地上,用火焚烧)、露壳(种豇豆、四季豆、花生和栽蒜时,剥去的荚种壳皮全撒在大路上让人踩踏)、放苦水(果树在春天上水时,用刀在树皮上砍些小口放掉苦水,去除结出果子的苦味)等习俗。

          5. 护耕畜。耕牛历来是巴中农家的宝贝。在保护耕牛上,有削牛蹄(牛蹄上的硬壳有变异或受创伤时,要将牛的蹄子抬起来削去残痕,削时不能将牛仰卧)、扎牛鼻(扎牛鼻的时间固定在农历三月初三、九月初九。扎牛鼻的针,扎前插在人的头上;扎后插在人的腰杆里)、教牛(在冬腊月及正月教牛,不准在青蛙叫时教牛)、用牛(惊蛰节不使用耕牛)的规矩。